[549]
若不是忽然收到友人敲來有一張免費票的消息,我就不會去看羅大佑的演唱會。若不是看了這場演唱會,我就不會忽然發現我對羅大佑是多麼的抱歉,因為我居然不曾收藏過他的任何一張專輯!(2004年的〔美麗島〕除外)
我不是個喜歡叛逆形象藝人的人,所以對於羅大佑的歌,在過去是一點感情也沒有。但是經過這3、40年的歲月焠煉,再怎麼叛逆,在風浪過後,回頭去看也不那麼叛逆了。在這場演唱會中,我重拾起對他的敬意。
在我的印象裡,很多西洋巨星或樂團,一生也沒出過幾張專輯,可是他們的地位卻屹立不搖,他們傳唱了那麼多經典歌曲,走過那麼長的年代,還以為他們已經出過幾十張幾百張唱片吧?但其實不然。反觀同時代華人世界裡要成為巨星級的歌手,都是出過很多專輯的。所以覺得好不公平喔,為什麼當外國人的大牌那麼方便,久久出一張唱片就可以那麼紅?(童言無知)
在我心中,羅大佑正是像那些西洋重量級巨星一樣的地位。
在近四十年的歌唱歷史,他的專輯在十張以內,可是在前中期的每一張都輝煌燦爛,幾乎每一首歌都值得被討論傳唱。
重,是我對他的歌曲的最深感覺。
對社會的現象直指,血淋淋的呈現。從國際局勢,到社會人性。他的情歌,不拘束在情愛之間:對戀愛的透澈、對親情的溫暖、對友情年代的珍惜,細膩又廣泛。對於他的情歌我特別欣賞的是,好像很適合所有的人的心情。他的歌詞自成一派,卻又不被歸類,不會落入一個明顯的格式。在現在應該也是屬於文青吧?雖然有一些他愛用的詞,譬如:聰明、容顏、臉孔等等,但只是少數。能夠在書寫那麼大量的詞字卻不重覆落入窠臼,還真的讓人佩服。
而他的曲,也是「連拗口都拗得那麼順暢」。
演唱會裡有幾首歌搭配合唱團,氣勢磅礴。他的歌,是可以很史詩澎湃的。
奇怪的是,有些明明是寫溫暖感情的,但在曲調中竟也呈現一些哀傷。比如<家II>,到底是描述對家庭的感情,還是在寫一個沒有家的人的無望渴求呢?<心肝寶貝>,更是讓我聽到淚流滿面;我看到一個畫面:在破瓦屋的窮苦人家,母親還在用背帶背孩子的年代,正在油燈月光下哺育嬰兒,雖然滿臉塵灰,卻是帶著微笑看著閉眼吃奶的孩子。我聽到了兩種極端層次的聲音。
不知為何,羅大佑原本有著崇高地位的,後來卻沒有延續了。或許是他涉入了一些社會政治意見,被打擊了,被溶解了。我覺得他如果一直維持音樂上的創作和獨立的空間,或許可以保有一個很神聖的地位。應該能成為像國外的比利喬或約翰藍儂那樣的地位吧?有點可惜。現在再講起他的歌,好像不再像從前那樣被尊崇了。從昨天的票房來看,黑色旋風,已然是帶著涼意的一縷~
似乎在這裡就是這樣,要嘛你就不要離開,一直不要走。不然如果你離開了(尤其是到了某些政治意涵的地方),然後你回來了,就不被那麼接受、染上一些色彩了。
可是我卻在昨天的演唱會,揚起對他的敬意。以音樂的成就來說,那些維持原創精神的曲、那些精雕純藝的詞,絕對在樂壇裡是頂級之姿。
我想我可能會找一天,到唱片行裡把他之前的每張專輯都買下來,再次的品味珍藏。
=附上昨天演唱會的曲目=
序曲 新歌<同學會>影片
童版<驪歌>(青青校樹)+閃亮的日子
誕生
愛人同志
現象七十二變
家I
童年
你的樣子
之乎者也
兒童合唱團進場:三輪車、小猴子、妹妹背著洋娃娃
風兒輕輕吹
草螟弄雞公
心肝寶貝
家II
未來的主人翁
亞細亞的孤兒
故鄉
皇后大道東
介紹姚莉:情人的眼淚
日文歌曲:幸福在這裡
是否
痴痴的等
思念
戀曲1990
家III
再會吧素蘭(原曲為告別的年代)+追夢人
明天的太陽
同學會
野百合也有春天
戀曲1980
光陰的故事
鹿港小鎮
安可曲:
暗戀
海上花
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
愛的箴言
(2017.10.15 Sun.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