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238)

 

 

翻翻我的記錄,上一次民歌高峰會是2008年了,中間隔了兩年。雖然也有民歌的演唱會,但並非這系列的。由施孝榮領軍的「民歌高峰會」,著實已成為民歌界的一個品牌了。

 

今年的民歌高峰會,共有施孝榮、邰肇玫、鄭怡、陳明韶、楊芳儀、徐曉菁、王夢麟和葉佳修參加。陣容有所變有所不變,節目內容也是有所變有所不變。其實邀請到歌手,如果不唱他們的超級經典歌曲,好像有點說不過去。但是如果要唱,又必需壓縮到他演唱其他好歌的空間,實在難以取捨。但對於年年都參加的觀眾樂友們來說,買票時又成了兩難的抉擇。因此,每年舉辦,對於主辦單位、歌者、和觀眾,都是一個考驗呢!考驗主辦單位的安排智慧,考驗歌者的魅力,考驗觀眾的忠實與喜愛程度。

 

然而有趣的是,我發現每年參加民歌演唱會,鄰近的觀眾似乎都是第一次來的。如果每一場都有新觀眾,那麼民歌的歌迷有多麼的寬廣啊!那樣每年每年加起來,人數非常可觀的。(不過當然也有像我這類每年都會參加的老歌迷。)

 

今年的演出方式做了彈性的安排。第一個大區塊,是以<木棉道>這首歌開場,以接力的方式引領出各歌手,接著大家合唱數首與這些歌手有關的經典歌曲。

 

第二個區塊,則是各歌手的時間。先單獨演唱一首重量歌曲,再組合搭配三首歌。期以完整呈現歌者的代表作品。不過當然很難,因為每位歌手的歌曲都那麼多,一定也只能挑了又挑才選擇的。

 

第三個區塊則也是每次都會安排的合唱與點歌時間。眾歌手在舞台上排排站,合唱一些預先編排的歌曲。搭配台上歌手請觀眾喊叫點歌,這時大家就各展神技,扯破喉嚨點歌,希望台上歌者能聽到自己想聽的歌曲名稱進而演唱。

 

第四個區塊則是安可曲囉,就是讓演唱會熱熱鬧鬧的落幕散場。

 

今年讓我感動的有兩個部份,一是鄭怡。她雖然近年不常出現,但是每次出現,嗓音依然嘹亮。不論是<月琴>、<心情>或<小雨來的正是時候>等,清亮的聲音不變。尤其她是排在第一區塊合唱之後第一個歌手,她自己都說好像剛唱完流行四十五轉,還要繼續唱,真累。但是仍然勁道十足。聽著聽著都不禁讓人想莞爾的說句:「有在練喏!」

 

另一個部份,則是邰肇玫。今年,她合唱上最佳的搭檔施碧梧過世。對於民歌界來說,真的,逐漸凋零的消息讓人欷歔。我們是不希望再有人離開,可是,誰又能抗拒天命?所能做的,只有在歌手們還健在,能夠上台演唱的時候,多多的支持,把握所有能把握的機會,好好的聽,好好的唱,好好的相聚。
邰肇玫在演唱<如果>之前,說到,此後她再演唱這首歌,將會明白,身邊的位子,是永遠的空著的了。聽了讓人為之心酸。兩人曾經合作過許多歌曲,也曾以為會再有機會同台演唱那些歌,但是,卻已成不可能了。而任何人,也無法取代施碧梧的地位。

 

每次看完這樣組合式的民歌演唱會,我都在想,到底為個別歌手辦演唱會的難度有多大?我不明白連還沒出道的「歌手」都能在河岸留言辦600人演唱會了,那麼為這些民歌手們分別辦演唱會,很不可行嗎?我當然無法期待要在小巨蛋看單獨一位的演唱會,可是,現在演唱舞台並不少,無法將這些歌手邀請來,做一系列的個唱嗎?或是曾經過評估這樣子會虧錢所以沒人想辦?就以每年參加民歌演唱的觀眾加起來的數量來說,難道他們不會為了某位歌手前往觀賞嗎?或是他們真的喜歡每年聽「秋蟬」和「歸人沙城」就好了?不想聽聽「請進冬風」、「易水寒」或「去吧,我的愛」嗎?遑論出了十張唱片的邰肇玫,她的歌曲夠開個唱了,很多歌就算拿出來當新歌第一次聽,還是很動聽的,難道那些歌就要埋在每年都演唱的經典歌曲之下不見天日嗎?或許這樣的期待太天真,可是我不明白這樣的可行性真是如此的低?

 

在演唱會前據聞票房並不佳,但是當天看新聞報導似乎頗為理想。或許觀眾習慣在最後關頭買票吧?所以會購票觀賞的民歌迷還是很多的。但如果我們把往年的歌單翻出來,會不會好像影印般。雖然無法否定它的價值,卻也懷著些許淒涼?這樣的方式,是會逐漸流失看過的觀眾,或是更能擄獲新的樂友呢?

 

不過,無論如何,我知道即使歌單恍如複印,我還是會在舉辦時前往。因為我還是會珍惜,每一次與民歌重逢的機會。並不希望忽然哪天,這樣的機會成為遺憾。

 

喜愛民歌的朋友們,也請珍惜這樣的機會吧!當歌手還能唱、還願意唱的時候,當歌曲還沒被遺忘的時候,當我們仍能走進大會堂齊聚合唱的時候。讓民歌在我們的口中重新活一遍吧!

 

C360_2011-09-11 14-01-00_org.jpg    


(2011.09.14 Wed.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odyoc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