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069)


 


有一首歌,不知從何時起,悄悄的蔓延在各個電視選秀節目之中。它不是新歌,不是現在當紅的創作者和歌者的歌,也不是潮流流行的R&B。


它是邰肇玫作詞作曲的<心痛的感覺>。#此前在首頁部分顯示#


它的錄音版本,包括蘇芮、林志炫、柯以敏、迪克牛仔、雷安娜、蔣毓、潘越雲、南方二重唱等等多個版本。而近年的選秀節目中,就我所知道的,已經有星光大道的賴銘偉、徐佳瑩、孫碧娜;超級偶像的謝美玉、謝俊奇、潘雅芳;原視音雄榜的鍾玉婷。也許還有我沒看過和不知道的段落。而其中賴銘偉最後得到星光2班的冠軍,徐佳瑩則得到星光3的冠軍。


請想一想,有哪一首歌像它這樣受優秀參賽者的喜愛?舊歌、新歌,有嗎?也許某位創作者的歌常被挑選(譬如曹格、方大同、王力宏),也許某位歌者的歌曲常受青睞(譬如張惠妹和A Lin),但是,有沒有哪一個特定的創作者所寫的某一單曲,這麼常被演唱?


沒有。更何況這首歌已經是25年前出版的事了。還有哪首歌像它一樣,在經過了這麼多年,竟如此被各大選秀節目的選手選唱啊?


在成千上萬茫茫歌海之中,一首歌要被參賽者選唱,是多不容易的事。選手對它要有感覺、要有共鳴、並且深信它能展現自己的優點、吸引觀眾聽眾。試想,誰會去選一首自己不喜歡、觀眾不喜歡、也無法表現的歌呢?而在這麼多的條件之下,竟然有那麼多位選手共同選擇了<心痛的感覺>,是多麼不容易,表示它有多麼動人。


一首歌要如此跨世代,甚至許多演唱的人都比它還要年輕,豈止是好聽耐聽了。或許是因為每個年齡的每個人,都有自己心痛的感覺,所以才能這麼穿透人心,長久傳唱。不同的人在唱著這首歌的時候,心中浮現的影像不會是相同的;即便同一個人唱,在經歷了一段時間之後,也會有不同的心境!參賽者選唱它,藉著它來感動評審,感動觀眾,感動自己,在重要的旅程中留下一頁。


創作者邰肇玫曾在2004年的訪談中說,這首<心痛的感覺>是她最鍾愛的兩首作品之一。而對於近年來這麼多的歌手選唱,她的感想是,這首歌只要用心唱,都能唱的好聽,但是也很容易唱壞它。然而她也建議歌者,在她心中的最高境界,其實這首歌在唱的時候,是要完全的沉浸在一個人的世界裡。並不是懷著傷心的情緒,而是一種放棄的美。心痛,是一種放棄的美。毋須哭腔,毋須哀淒,像一個旁觀者一樣,淡淡的開始敘述。這種心痛,雖然不濃不烈,但更痛人心扉。


而在25年後,她創作了<豈是心痛而已>,是<心痛的感覺>的對話,兩首歌雖然相隔遙遠年代,但它們緊密的聯繫著,卻又可以各自獨立。有別於<心痛的感覺>在演唱是完全個人,<豈是心痛而已>需要更大的格局來演唱。這兩首歌不分軒輊都是她的珍愛結晶,她期盼能有愛歌人把這兩首歌作完美的連結,非但有以往的經典感懷,更有跨世代的新意,因此先前在本網誌中徵求編曲,然而迄今,仍無人完成,在她心中不免惋惜。


如今,她示範了兩首歌的連結,然而這只是個示範,有待愛歌人來聆聽,以自己的方式來詮釋。示範中兩首歌的穿插方式僅是多種之一,兩首歌的主輔關係,是可以由作不同調整的。如果能夠在未來的選秀節目中看到<心痛的感覺>與<豈是心痛而已>的演繹,將更能帶來有別於其他人的突出表現,那會是多麼有意義。


同時,在眾多人戀戀不忘這首歌的時候,也容我推薦邰肇玫兩首最鍾愛作品的另一首:<遺憾>。雖然在2007年她做了與潘越雲對唱的版本,但筆者個人特別偏愛原始的DEMO版,但願有一天也能看到更多人傳唱這首作品。


想了解更多關於邰肇玫的創作,歡迎至以下網誌:



 


<心痛的感覺>及<豈是心痛而已>對話版:



推薦曲:<遺憾>DEMO



 


以下為<豈是心痛而已>邰肇玫詞譜手稿:



 



(2009.03.04 Wed.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oodyocean 的頭像
    moodyocean

    音韻迴旋梯●城樓三更夢

    moodyoc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