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516]
鄭怡的歌在1983年出版〔小雨來得正是時候〕之前,已經很紅了。但是她竟然沒有出個人專輯,而是在合輯中的歌曲如<微風往事>、<月琴>爆紅。也因此對於她的個人首張專輯,勢必呼之欲出,想必她也承載著許多的期盼。
還記得當年警察廣播電台由方笛主持的「今夜之歌」節目,會把唱片製作的過程介紹給大家。譬如在修飾前和後的比較,讓聽眾聽到製作人如何琢磨歌手和歌曲。那時聽得很有興致,但其實還無法分辨太多不同。不過對於這個單元實在感到空前絕後啊,應該沒有其他節目這樣做過吧?
我還記得〔小雨來得正是時候〕就是節目曾詳細介紹的一張,聽後最大的感想是:李宗盛真是好利害的製作人啊!會一直磨一直磨,一段詞會叫人一直唱一直唱。
首張專輯如拔尖嗓音衝上雲霄,聲勢銳不可擋,橫掃排行榜,據網路資料,是拿到綜藝一百13週冠軍!人人口中都會唱上一句~專輯的每首歌都精采萬分。
接下來1984年〔去吧我的愛〕和1985年〔甦醒〕兩張專輯,則見證了鄭怡和李宗盛這對歌手和製作人的戀情的始末。
因合作首張專輯譜出戀曲,戀情後來劃下句點(是發生在〔去吧我的愛〕之前還之後?我不知道。如果是之後,那難道是預言?如果是之前,那合作完成這張是多麼心酸。)接下來的1985年的〔甦醒〕,則是鄭怡揮別情傷短暫沉寂後的宣告。以悠揚的管樂,類似起床號的調性,像是告訴大家我很好,一起從灰暗中醒來迎向<早起的太陽>。
前三張是在拍譜唱片所出版的,離開拍譜後,鄭怡加入可登唱片,出版的第一張是〔想飛〕。整個在曲風、包裝大改變。因為前幾張紅的歌太多了,以致我在寫這篇前,還留下鄭怡在拍譜出過好多唱片的錯誤印象呢!發現怎麼翻來翻去,只找到〔小雨來得正是時候〕、〔去吧我的愛〕和〔甦醒〕3張。(其實還有一張是翻唱老歌〔行行重行行〕)
或許是情傷太重,到了1986年的〔想飛〕,換了新公司(可登),換了製作人(曹俊鴻),才是真正的一切從新開始。從第一首梁弘志全新打造的同名主打歌<想飛>,除了保有鄭怡清亮的音域,加入了溫柔與暖意,更具表情:「秋天的我適合獨自體會/秋天的我 想飛」,秋天不再蕭索,而是展翅飛翔的季節。
這張專輯裡最想說的歌是<我所知道的愛情>(詞:郭建一/曲:曹俊鴻)。
這首歌,寫下了女人對愛情的憧憬與現實。在歌中還用了鄭怡和李宗盛對唱歌曲<結束>的旋律,分明是「在傷口上灑鹽後剝筋去骨的死裡重生」,就把所有的傷懷在這首歌裡做個總結吧!唱的是愛情的結束,聽的是舊愛的旋律,何其痛徹心扉。所以在這首歌的後面,其實鄭怡已經哽咽了,但是歌曲保留了真實的感情宣洩。
不但在編曲上加入李宗盛的<結束>旋律,在歌詞其實也呼應了李宗盛另外一首名作<愛情有什麼道理>(1985年張艾嘉〔忙與盲〕專輯)。
「狂喜狂悲後/卻說不出道理/說不出道理」。愛情哪有什麼道理呢?
另外一提,這張專輯裡,也收了李宗盛的一首濃重曲風的作品<前塵往事>。算是分手後還能是朋友的展現。
還有在<我和你>這首歌,合唱的伍思凱初試啼聲,引出了他在1988年出道走紅一片天的輝煌成績。更使得這張〔想飛〕專輯的重要。
而<天空中的孤雁>作曲者是寫下黃鶯鶯<時間>和蘇芮<不回首>的李學書,這兩首歌都饒富詩韻,是我的鍾愛。但這首李學書只作曲,詞則是曹俊鴻。我在想是不是曹俊鴻對這首曲非常欣賞,所以採用,但對原詞不滿意,所以自已著筆寫下?(僅是個人猜測。不然以李學書詞曲兼備,怎會只獻出曲?而曹俊鴻的曲更是不敗,怎會獨作詞?)無論如何,這首歌由這二位合作的方式,也是非常特別的。
一首歌,對一段戀情,做了完美(殘缺?)的註解。一張專輯,揮別了過去,走向全新未來。這張專輯為鄭怡和可登的合作展開亮麗的開始。接下來的〔心情〕、〔離家出走〕、〔天堂〕等專輯,以及她和曲祐良、馬玉芬的三部曲樂章,都是張張經典。
*我的珍藏*:鄭怡〔想飛〕,可登,1986年
<我所知道的愛情>
(2016.8.15 Mon.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