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每次聽到一張可以讓人振奮的唱片,心情總是會好得飛上天似的。楊培安的專輯,有著我原先期待的優美,卻沒有原先擔憂的首首狂飇。
這樣的男聲,讓我連想到趙傳、東方快車、動力火車、還有,當然,張雨生。雖然他們都各自有著獨特的個性,但是那種醇美又有力度的聲音,雄性的堅毅與深情,卻是一致的感人。
其實這張專輯和市場上的「流行」是有一點距離的,然而我想,對於「有一點年紀」的人,這種帶些舊式風格的歌曲,才是 classic 吧!不特意強調樂風,就是好好的唱出歌曲的生命。
台灣啤酒的廣告歌,為楊培安的聲音建立了出片的人脈基礎。<我相信>的遼闊與豪氣,單純又可敬。即使每天的生活枯燥了無趣味,聽聽這首歌,還是可以帶來一點激勵的力量的。
有趣的是,專輯中另一首歌<只有我做得到>,同樣是劉虞瑞的詞(也是位資深創作者了),和<我相信>有異曲同工之妙。我在想,會不會這是當初在徵選廣告歌時,作者同時寫出了兩首歌,最後是<我相信>入選?如果廣告有第二部曲,也許可以推出<只有我做得到>吧!
專輯中有兩首「老歌」,一首是由<I don’t want to talk about it>填上中文詞的<因為你…因為愛…>,另一首是排在結尾曲的<今宵多珍重>。巧的是這兩首歌黃鶯鶯都唱過呢!(那,既然有翻譯歌,我把<Lonely as the night is long>填上的<憂鬱就是我的Tone>什麼時候可以被人唱呀?)
我是不太明白為什麼會選唱<今宵多珍重>,是因為製作人偏愛,還是楊培安在pub 裡的晚安曲,所以有特別意義呢?然而這首排在最末,並且以簡單的吉他伴奏,不啻為整張專輯劃下一個寧謐的句點。
<午夜兩點半的我>和<風中的羽翼>雖然曲風迥異,但同樣聽過就不會忘。前者有點早期的王傑風格,曲調孤單中又釋然,對逝去的感情念舊但不忘向前展望;後者的雄壯可以當作珍珠港之類的電影主題曲。<風中的羽翼>裡,從「相信你因為相信愛」,唱到最末,轉為「相信愛因為相信你」,不同的涵義,讓人深深為這樣的愛而動容。
聽到<下雨天>,又讓我想到一個人,李之勤。她的<想你會想我嗎?>和這首歌,編曲方式神似,<想你會想我嗎?>第一句是「多喝一杯咖啡」,而<下雨天>第一句是「喝不完一杯咖啡」,真是有意思的巧合。
<天天都想你>是首自敘式的歌。歌詞中有一句「口袋空空這樣誰會理」,不知道音樂人是否經濟都很拮挶嗎?怎麼跟想像中不一樣。
整張專輯除了老歌及翻譯歌之外,全由陳國華作曲,大部份的詞也由楊培安所作,陳國華也擔任了製作人和編曲,以及口琴伴奏等角色,很單純的工作團隊,卻作出一張讓人驚喜的唱片。
在這段被工作壓力壓的天天都想燒炭自殺的日子,我聽著這張專輯,想像一種振作和自在,算是阿Q式的逃避,或是短暫的解脫呢?楊培安是35歲出第一張專輯,我呢?我的人生路到底又會怎麼走下去?
* 我的收藏*:楊培安〔午夜兩點半的我〕,2006年,擎天
--(2006.5.28 Sun.)
相關文章: